銀行業活化數位金融3焦點:生物辨識、視訊開戶及上雲端

金融科技正夯,銀行業也積極備戰,投入多項技術研發,包括生物辨識、視訊開戶、開放API等,更熱烈討論擁抱雲端的可能


行動化裝置、網路普及讓銀行業務也跟著轉型,銀行公會金融業務電子化委員會協理李嘉銘指出,現在邁入Bank 3.0的時代,更是一個以行動化裝置為主(Mobile Only)的社會,主管單位、金融業者無不積極想方設法讓數位金融更加活化。
他指出,現在用戶都可以在線上申辦多銀行業務,諸如存款、信用卡以及授信等,銀行單位都致力在將更多服務開放給用戶到線上作業。而利用遠程視訊櫃員機(VTM),進行視訊開戶,他認為是可行的,也是目前需要技術廠商支援的地方。VTM需要頻寬的增加、視訊的串流技術也要提升才行。
而視訊開戶採用的是自然人憑證,因為自然人憑證是經過國家內政部認證,足以保證金鑰安全性,加上視訊等同於臨櫃確認本人身分,不過第一次仍需要本人臨櫃開通該服務,以避免盜用的風險。現在銀行公會也積極跟主管機關爭取證券憑證可以辦理金融業務。
銀行上雲端得先送主管機關審核
談到現在金融產業的新興科技,其一就是上雲端,李嘉銘坦言,許多銀行機構問他這個問題:「到底可不可以上雲端?」針對這個熱門的提問,李嘉銘回應,適當的服務是可以放上雲端的,不過有些要求。首先,要向主管機關申報取得核准,核准的過程中,主管機關會告訴金融機構應該要怎麼做,將適合上雲端的業務放上去。
至於,要採用哪一家的雲端服務,李嘉銘表示,沒有任何限制,最重要的是送主管機關取得同意。並且要透過第三方保證建置、營運以及安全的完善。李嘉銘更透露,已經有銀行申請過關了。
另外,現在最夯的金融新興科技還有區塊鏈(Blockchain)以及人工智慧(AI)。李嘉銘指出,區塊鏈領域涵蓋紅利點數、醫療病例、同業拆款,最多的則是公益捐款。AI方面,則是在銀行數位分行做為大廳迎賓,有銀行購買了20多臺機器人。
身分辨識機制,FIDO有潛力成通用平臺
去年金管會推出十大計畫,內容包含了推動利用生物辨識完成身分驗證機制。李嘉銘表示,身份辨識的機制有不同的層級,也有各種不同的應用。而是2012年由金融與科技大廠聯合,組成的身分驗證新平臺FIDO,主要在取代傳統ID與密碼的使用。「FIDO就是一個可以堆積木的平臺,我可以堆人臉辨識、語音辨識在上面,而且不只在手機上,PC、Network Device、Server都可以使用。」他表示,FIDO有機會讓不同銀行的驗證機制有機會整合在一起,因此具有發展潛力。


當金融產業面臨數位科技與消費者行為重大改變之際,培育數位金融領域所需之專業人才,具備數位化金融發展趨勢、行動支付解析、網路借貸(P2P)之解析、互聯網與金融服務創新、顧客需求體驗設計與實作等核心知識, 以推動金融產業轉型與升級及創新,加速數位金融產業之發展。

線上報名:前往報名

 課程目標

一、學習後能描述國內外數位金融發展趨勢
二、學習後能描述解析行動支付與網路借貸(P2P)
三、學習後能描述顧客需求體驗
四、學習後能描述區塊鏈與智能理財對產業影響
 
Previous
Next Post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