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T萬物論/擁抱區塊鏈 創造美好新生活


比特幣(Bitcoin)市值今年突破400億美元規模,比去年11月底的110億美元躍升兩倍以上,其他虛擬貨幣包括以太幣(Ethereum)、Ripple等亦蔚為風潮,背後的技術基礎—區塊鏈Blockchain),更是因此席捲全球,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施瓦布(Klaus Schwab)認為,區塊鏈將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。
一時之間,全球金融業界無不埋頭研究區塊鏈,思考其在銀行交易、匯率兌換、股票交易、金融保險等應用的可行性,其他產業應用例如文件公證、法律仲裁、數位資產管理、生產履歷、食安履歷、智慧合約、供應鏈透明化、電子投票等,也都躍躍欲試,希望導入區塊鏈技術。
其實,比特幣的區塊鏈並不是單一技術,而是現有密碼學、分散式系統演算法等各種技術的巧妙組合,是一套具去中心化、開放、匿名、安全等特性的分散式資料庫,任何人都難以修改、偽造資料。然而,這每一個特性都有它的代價,在眾多技術選擇之間,區塊鏈未必是每個應用的萬靈丹。
以股票交易為例,現有的電子搓合模式已經很成熟,如果要用區塊鏈的技術重新做一次,即使安全程度可以提高,但以目前的技術方法,尚難以處理股票市場的流量。
因此,各行各業若想擁抱區塊鏈,正確態度應是:
一、瞭解熟悉區塊鏈技術及其發展;
二、將區塊鏈技術當成一組工具,但不是萬能的工具,因為每個工具都有它的優缺點及適同之處;
三、根據應用特性決定採用哪些工具,有些應用可能完全不需要用到區塊鏈,或只需要用到一小部分,這樣才能使資源聚焦在有利之處。
區塊鏈的主要技術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,第一個是區塊的構造和區塊的鏈接,重點在於保護資料的安全和不可逆性;第二個是建立分散式系統的共識機制,就是讓所有運算節點同意下一個區塊的內容。
比特幣的區塊鏈系統是採取完全開放的精神,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成為一個運算節點,因此第二項技術的共識演算法並不輕信任何節點,其結果就是複雜的演算法和完全複製的資料(區塊鏈)。
但目前金融科技發展的應用中,未必要採取完全開放的作法。
若經常交易的數個機構,彼此已有信任機制,形成封閉式的區塊鏈聯盟,技術投資的重點主要在第一部分即可,這樣可享有資訊安全的好處,節點的數目也可依系統所需的可靠度調整,節點少可降低共識演算所需的時間。
目前全球已發展出眾多區塊鏈技術、系統和生態系,當企業釐清需求,決定擁抱區塊鏈,又該如何抉擇?要判斷企業欲發展的應用適合哪一種區塊鏈系統,將是現在最大的挑戰,不過,大多數的區塊鏈系統都是開源碼,文獻也相當齊全,所以其實也不難克服。
資策會已經建立區塊鏈研究能量,可分析各種區塊鏈特性、追蹤其演化,提供諮詢顧問的角色,協助企業、政府導入合適的區塊鏈系統,也能透過專案計畫,協助搭建供試驗、研究用的區塊鏈系統。
不過最重要的,無論產、官、學或法人機構,都應持續培養具區塊鏈知識與經驗的人才,才能巧妙運用區塊鏈,使未來的生活與應用更美好。
Previous
Next Post »